2023年12月17日,24名来自中华文化与国际传播专业(CCGC)的三年级学生以及两名交换生在黄靖雯副教授(Dr. Wei Chin Wong)和助教李甜的带领下前往澳门参访。澳门作为旅游博彩业为主的中国特别行政区,同时也是历史保存完整的文化遗产圣地,并见证了超过四个世纪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师生一行人与四位特别嘉宾一同参观了多个历史遗址和博物馆,亲身感受到澳门的丰富文化底蕴。四位特别嘉宾包括范岱克教授、黄超教授、杨丽娟博士和王洵博士生。
照片1:师生们在圣保罗大教堂遗址前的合影。
此次参访的首站是澳门海事博物馆。该博物馆详细介绍了澳门作为沿海城市和主要贸易中心的历史,展示了历史上的澳门帆船和重要的牡蛎养殖场等主题。海事博物馆特别展示了澳门作为港口城市的历史地位,以及它在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中的关键作用。此次参观揭示了不同文化和经济的复杂互动,澳门是一个大熔炉,是全球海洋历史中的重要交汇点。
照片2:CCGC学生在澳门海事博物馆入口处与黄靖雯副教授、王洵、杨丽娟博士、黄超教授、范岱克教授(前排右侧)和助教李甜(前排左侧)的合影。
照片3:CCGC学生在妈阁庙前倾听本地导游林瑞银女士的讲解。
接下来,师生们参观了位于澳门海事博物馆旁边的妈阁庙。这座建于1488年的古老寺庙据说是从16世纪殖民时期以来就被认为是澳门(Macau)的名字来源。本地导游林小姐向我们分享了这个古老寺庙的有趣故事。寺庙中香火缭绕,东方建筑的庄重与纪念杰出外国人的庄严石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恰恰应证了妈阁庙如何在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其中一项世界文化遗产。
在葡萄牙餐厅享用了午餐后,师生们参观了新教公墓和数百年前被烧毁的耶稣会教堂——圣保罗大教堂的遗址。走进圣保罗大教堂的废墟和新教公墓犹如推开历史的窗口,每个地方都揭示了东西方交融的故事。在新教公墓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来自美国、德国或法国的汉学家、海军、音乐家、医务人员等人在过去数百年来到中国入乡随俗,之后安葬在这里。他们为我们展示了世界各地的宗教、文化和传统如何在澳门这个地方和谐共生,从而使澳门成为一个文化丰富、多元的城市。然而,我们也了解到,这个公墓只包含了一部分已经迁移的墓地。许多其他墓地由于被遗忘,随着时间的推移并未得到保护,逐渐消失。
照片4:学生们和教授正在参观新教公墓。
照片5:CCGC的学生们正在仔细查看塞缪尔·戴尔牧师(Samuel Dyer)的墓碑。戴尔牧师是一位英国新教传教士,他曾在伦敦传教士协会的指导下,于1827年至1843年间在海峡殖民地(包括现时的新加坡和位于马来西亚的槟城和马六甲)进行了大约15年的传教工作。
照片6:新教公墓中,著名汉学家罗伯特·莫里森的墓碑。
作为黄靖雯副教授“理解中国文化与传播”课程的一名学生,我(Jonas Doerr)对该地区独特的语言组合特别感兴趣。我们已经研究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对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那么,这样一个古老的文化如何与新涌入的葡萄牙文化相融合呢?我们可以在街头感受到东西方的融合,这体现在建筑风格和语言中,因为许多标志都用葡萄牙语和中文书写。
照片7:澳门的街头标志生动地展示了旧葡萄牙式建筑风格与澳门本地文化的文字融合。
在某些方面,对我而言,许多葡萄牙的古老文化看起来仍然保持着其独特性。新教和耶稣会教堂看起来明显是西方的,而多座西方教堂和妈阁庙则毫无违和地融入澳门城市。我们周围的人大多数都在说普通话或粤语,而不是西方语言。与此同时,我还看到一个充气的圣诞老人悬挂具有澳门传统风格的家居阳台上,确实新奇。旅游和赌博显然是澳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身在其中,竟然很难辨识出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当地人为了吸引来访的外国游客感到宾至如归而制造出的表象。
身边随行的同学们对我们参观地点的反应也非常有趣。尽管许多人在寺庙中烧香或虔诚地鞠躬,但是到了新教和耶稣会教堂,尤其是墓地,却让一些同学感到不安。一位同学提到,对于墓地建设在居民小区中心这一点让她感到不可思议。她说,通常中国人会将亡者埋葬在离家很远的地方,以避免招来不好的运气。尽管这个西方习俗对我的同学们来说有些陌生及难以苟同,但是对于其他的西方文化习俗而言他们的反应却恰好完全相反。我的同学们无疑很喜欢澳门的西方元素的历史遗址,但他们最为激动的是能和城市中的许多圣诞装饰一起打卡拍照。
照片8:澳门的天际线和圣保罗大教堂遗址前的人群,周围装饰着无数的圣诞装饰。
也许数百年的西方文化的影响目前难以用肉眼一一区分,但在2023年的今天,它的存在仍然非常明显。虽然最早的葡萄牙人必须穿越海洋,将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带到澳门,今时今日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文化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显然,无论是在过去或许现在,澳门作为成功融合不同文化的繁荣城市,其经验对于中国的商业建设和大同社会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照片9:这是我(Jonas Doerr)和Guillaume Szonyi在澳门的照片,我们在这里度过了愉快的时光。黄超教授拍摄于圣保罗大教堂遗址附近。
另一位来自法国的交换生,Guillaume Szonyi,他是黄靖雯副教授“西方汉学史”课程的其中一名学生,他认为这次的实地考察进一步验证了体验学习的重要性:“亲自置身于这些历史遗址中,提供了一种教科书无法比拟的体验。我们得以将学术知识与对现实世界的理解相融合,因为我们可以亲眼看到这些地方的现状,以及它们在老照片中的样子,如圣保罗大教堂的废墟,或者博物馆中展示的澳门港口和船只的画作。” 对我个人来说,这次去澳门的参访为我在中国交换学习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鸣谢:
人文社科学院传播系
澳门海事博物馆
撰稿:Jonas Doerr and Guillaume Szonyi
拍摄:Dr. Wei Chin Wong, Guillaume Szonyi and Prof. Chao Huang
中文翻译: Connie Li 编辑:Dr. Wei Chin Wong
审核:Connie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