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LC学者与“一带一路”文化研究携手而行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中文简称:北师港浸大;英文简称:UIC)学者充分利用合作办学和位处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多年来持续从学术角度为“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丰富人们的理解。这其中,CFLC(外国语言文化中心)的两位学者主持的国家级项目即是关于这一重要议题,近日《羊城早报》在11月14日的新闻报道中也提到了CFLC两位教员的相关研究成果。
王翔:以丝绸之路视域中的佛教图书馆为焦点
人文社科学院、外国语言文化中心主任王翔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于2022年结项。他从丝路文化交流中的佛教经藏图书馆入手,梳理了本时代中国和丝路西段、中亚、南亚以及日本之间的宗教往来和书籍传播的史实,并提出丝绸之路也是一条汇通各国书籍文化的图书馆之路。
该项目为丝路文化研究提供了图书馆学的新视角,也是全球首次以丝绸之路视域中的佛教图书馆为焦点的专题研究,为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背景资料和国际化的研究成果。该项目专书《贝叶东来:丝路沿线的佛教写本图书馆》预计将在2026年面世。
陈湛:关注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文献的翻译和注释互动
人文社科学院助理教授陈湛关注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叙利亚语的文献与希腊、拉丁和希伯来文献的翻译和注释互动,探讨了古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丝绸之路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此项目得到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的支持。
在这一基金研究之外,数字人文研究方法也是陈湛的重要研究角度。在结束哈佛大学希腊文化研究中心的数字人文项目之后(叙利亚语言标记系统),陈湛致力于将此一方法应用到目前的工作之中,希望能够更有效地发掘丝路文字之后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