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精神疾病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病,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的特点,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对于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来说,出院难、出院后如何适应家庭、社会是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在医院长期的封闭治疗会让患者丢失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依赖性也特别强,一旦突然出院会不适应,极容易复发。精神残疾人从医院康复后,如何回归家庭与社会往往是他们面临的难题。
精神康复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是人道主义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也是党和政府关心的重点。近年来,《珠海市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做好精神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指导意见》接续发布,坚持“以人为本、常抓不懈”的发展理念,着力提升康复服务水平,鼓励发展包括精神康复中途宿舍、日间训练中心、辅助就业等在内的多样化康复服务,满足精神残疾者的康复需求,帮助他们恢复生活功能,挖掘和发展自身潜力,全面参与社会生活。为贯彻文件要求,解决精神残障人士“康复难、回家难、回归难”的困难,珠海市金湾区先行先试,积极开展社区精神康复的有益探索,计划在区内推广精神残疾人中途宿舍,为精神残疾病人提供一个适应过渡、回归家庭及社会的平台。
香港在精神康复领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从制度层面形成了以社区服务、住宿服务、职业康复服务在内的服务模式,其中,住宿服务又分为长期护理院、中途宿舍、中度智障人士宿舍及辅助宿舍,形成了完善的服务体系和轮候、转介机制,创新发展了以复原为本的精神健康服务。截至2017年,香港十八区共建立36间中途宿舍,成为精神康复者走向社会的中转站。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以下简称“UIC”)是中国第一所中港联合办学的高校,资源链接能力强,管理优良,其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专业在师资、服务资源、实践基地、研究能力等方面实力雄厚,2012年起成立社会管理研究与服务中心参与本土社会服务的发展后,至今已开展逾五十个社会服务项目,响应学校“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并有志继续积极参与金湾区残疾人服务事业的发展。
共同的愿景促使合作共赢,2018年珠海市金湾区残联携手UIC建立了珠海市首家立足社区专门为精神康复者提供过渡性服务的“中途宿舍”,推动开展以社区为本的康复服务。服务开展一年来,中途宿舍立足社区,开展全面调研,不断完善金湾区精神残疾人联系系统,增添宿舍软硬件设备,建立了宿舍基本住宿制度及流程,拓展医社关系,寻求多方合作,在构筑精神残疾人社区支持系统方面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员工的专业服务知识也日益提升。
目前宿舍陆续有舍员入住,作为精神康复者出院后从医院过渡到家庭、社会生活的缓冲带,该项目有持续服务的必要,应继续以提升生活能力为本,透过专业评估、训练小组、工作活动、社交康乐、兴趣发展、体能健康、个别辅导、朋辈网络等多元活动,协助康复者重新学习生活起居、社交技巧,恢复自理和社交能力,甚至尝试正常工作,以便重返家庭与社会,同时也给康复者的家庭成员留出时间做好接纳准备。
二、中途宿舍及其入住对象
中途宿舍是精神病患者在医院与家庭之间的中间站,旨在为可以康复出院的精神病康复者提供回归社区前的过渡性入住服务。按照珠海市相关政策,中途宿舍的入住期限为6个月,主要通过独立生活技能训练和相关发展性项目,为康复者提供健康、正向、积极的入住环境,配合家属工作,帮助精神康复者融入社会。
入住对象要求:
1. 16-55岁珠海市金湾区户籍、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证》的精神残疾人;
2. 经精神科专业医生评估身体、精神状况稳定,可以康复出院的患者;
3. 出院后其家庭仍没有做好接纳准备,回归社会生活上有困难的康复者;
4. 精神稳定、无传染疾病、有监护人,愿意接受服务且无不良嗜好的康复者。
入住限额:暂定10人(6男4女)
三、服务内容
1. 过渡性住宿服务。
2. 短暂住宿服务。
3. 独立生活技巧训练服务。
4. 社交能力训练服务。
5. 服药督促服务。
6. 工作训练与岗位适配服务。
7. 家属工作。
8. 社区工作。
9. 社区安置及跟进服务。
10.义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