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讨】浸大国际作家来校分享创作经验

11月9日,香港浸会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坊的五位作家来到UIC,举办“文字·涉世”作品朗诵会,与UIC师生分享写作经验和创作心得。

此次国际作家工作坊的成员有英国的作家碧蒂莎(Bidisha),牙买加作家及艺术家亚莉西亚·麦坚斯(Alecia McKenzie),日本的诗人、小说家永井真理子(Mariko Nagai),塞拉利昂的诗人及剧作家奥马·法诺·萨伊(Oumar Farouk Sesay)和台湾作家小说家及部落文史工作者巴代。

来访作家与UIC吴清辉校长、宋美璍院长、现当代英语语言文学课程主任Dr. Charles Lowe合影

作家们在图书馆与UIC学生交流

作家们分别朗诵了自己的作品,并回答现场听众的提问。碧蒂莎带来了她未曾发表的诗作来表达自己对难民的同情及对战争的愤慨;亚莉西亚·麦坚斯来和奥马·法 诺·萨伊则分别选择了一首轻松愉快的短诗与到场师生分享;来自日本的诗人、小说家永井真理子选择了一篇关于广岛的散文来追忆那段历史。最后,巴代先生朗诵 了《母亲的小米田》以表达对过去对家乡的追忆和惋惜,并用自己民族的语言(卑南语)现场献唱,向在场师生展示了原汁原味的台湾民调。

英国的作家碧蒂莎(Bidisha)

买加作家及艺术家亚莉西亚·麦坚斯(Alecia McKenzie)

日本的诗人、小说家永井真理子(Mariko Nagai)

塞拉利昂的诗人及剧作家奥马·法诺·萨伊(Oumar Farouk Sesay)

台湾作家小说家及部落文史工作者巴代

朗诵会现场

在提问时间里,在场师生与几位作家展开互动,就难民救治、台湾本土文化保育等问题展开探讨。现场的听众主要为现当代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师生,也有很多对文学抱有浓厚兴趣的其他专业师生到场聆听。

几位作家还参观了UIC的古琴馆、射道场,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加深了对UIC博雅教育的认识。

文:姚雨彤(U新社 大二现当代英语语言文学) 
图:谢子薇
编辑:谢子薇
(来源:新闻公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