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办公室的绒布冰川消融对比图出自谁手?又是谁带领快速反应小组在5•12汶川大地震 中排查68个乡镇99家化工厂?这位就是NGO环境保护组织的资深人士钟峪。12月4日下午,钟峪受邀前来UIC,为大家带来题为“环境 信息 公众 改变”(Environment Messages Public Change)的讲座。
钟峪认为,环境保护是全体公民共同的责任
钟峪先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思想:“环境保护不是一个政府、一个民间组织的事情。环境保护是全体公民共同的责任。”带着这种思想,同学们开始深入了解民间环境组织的环境保护工作。
钟峪展示了几张图片,向同学们介绍了当今中国环境的现状。这些图片展示了被企业污水污染的池塘,石油泄漏造 成的大海污染,还有工厂废气排放导致的大气污染以及因为过量开采地下水而造成的土地塌陷等等。钟峪还向大家列举了大量的、各方面的环境数据,透过这些触目心惊的数据,同学们也认识到了我国环境保护的严峻现状。
钟峪随后谈到我国环境保护的两大问题:一个是中国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者处罚不到位,环境公益上诉难上加难;还有一个是中国公众对于环境破坏没有罪恶感,没有一个人觉得自己负有环境方面的责任。这也体现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困难。
钟峪分析中国环境保护现状
而现在,中国的环境保护正处于两种时代:首先是环境已经面临崩溃的时代,中国的环境污染已经逼近或超过了自然承载的极限;其次是公众主动认知的时代,因为传媒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中国公众对于环境保护从“被动认知”逐渐转向“主动认知”,这是一个大的发展方向。
在提出了两大问题与两种时代后,钟峪士开始阐述如何使环境保护的意识深入人心。她提出,我们要打破人与自 然、他人、事情之间的阻隔,而变革则来自观念的改造与革新。谈到如何激发公众的认知和行动,钟峪说,首先要让公众知道、了解这些事情,随后才能根据他们对此展现出的不同态度,来进行不同的实践。问题曝光不是目标,目标是为了让公众了解到事情的真相,从而推动环保组织进一步的努力。
钟峪又通过对三种不同类型的公益组织以及NGO创绿的案例分析,来向同学们进一步解释环保组织是如何让公众了解事情,随后一步一步让公众参与到其中来的。
最后,钟峪引用了一段话作为本次演讲的结束:“在你开始努力的时候,大变革看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当你结束的时候,它看起来则是不可避免的。”
讲座吸引了众多同学参与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也踊跃提出问题,来自环境科学专业的大二的董同学问道:“因为创绿中心的一些项目需要资金运转,那么它的款项是向社会公开的吗?而一份科学报告,将之转化成平民化会不会使其内容有所失真?”钟峪表示:“民间组织对于自己的信誉都很看重,所以在这一方面绝对不会有问题。至于科学报告,转化成平民化的过程中会摘要,重要内容会保留。平民化只是为了让普通民众对其有更好的了解。”同学们踊跃的发言使演讲延长了将近半个小时。
主讲人简介:钟峪,广州创绿中心总干事、中国环境领域积极行动者SEE生态奖获得者、第四届中国十大徒步人物,过去十年曾任国际环保组织Greenpeace绿色和平(东亚)行动经理、森林保护项目主任等职位,负责绿色和平在中国地区的行动调研及快速反应工作。
文:吴昕迪(四维传播社 大一国际新闻)
图:陈攻(四维传播社 大三国际新闻)
编辑:余媛滢
(来源:新闻公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