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珠海市社会工作本土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发展,UIC人文與社会科学学部成立了社会管理研究与服务中心,并于8月26日举行揭牌仪式。
珠海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社管部副部长赵彦庆,香港浸会大学荣誉大学院士、国际服务社亚洲及太平洋区总监邱浩波,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工作系校友会副会长林绍裘,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工作系副系主任、实习统筹主任、青年研究与实践中心主任秦安琪,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院长吴克坚等具有丰富社会管理经验的人士来到现场,与UIC校长吴清辉教授、副校长徐是雄教授、张聪教授,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院长宋美璍教授等一起出席了UIC 社会管理研究与服务中心揭牌仪式。
吴清辉校长强调UIC会与珠海市加强合作
吴清辉校长表示,UIC将充分发挥雄厚的师资力量、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优势,在社会管理等方面与珠海市加强合作。积极探索中国社会管理理论与实践知识体系,积极为构建适合珠海社会发展的创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献计献策,并积极与相关社会机构开展项目合作。
同时,吴校长宣布,社会管理研究与服务中心将由香港知名人士邱浩波院士担任谘询委员会主席,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院长宋美璍教授担任管理委员会主席。
邱浩波院士赞扬UIC在多年前設立社工专业高瞻远瞩
从事社会工作逾四十年的邱浩波先生说:“过去30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的同时,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也在不断爆发。中国在社会转型期,在此期间加强社会管理 ,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也是缓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矛盾的必要手段。十八大报告中曾经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现存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他还介绍了香港的社会管理的现状,并对UIC在2006年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回应了国家对人才需要的高瞻远瞩表示赞赏。作为谘询委员会的主席,他表示将积极向中心提供经验和机会,希望能用丰富的香港和内地的社会服务经验,帮助珠海市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
委员们在社会管理与服务中心第一次会议上热烈讨论
社会管理研究与服务中心谘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同日下午召开,会上委员们积极讨论了中心的目前进行中的项目和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据悉,社会管理研究与服务中心自2012年9月成立以来,积极与相关社会机构开展了多项合作。如“珠海市福 利院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珠海市福利院孤残儿童学龄前特殊教育服务”及“珠海市福利院孤残儿童康复保育项目”等。此外,还承接了顺德区、珠海市妇联、珠海市民政局等各社会服务部门委托的“顺德特殊教育知能研习计划”、“珠海市妇联系统社会工作高级研修班”、“2012珠海市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培训及服务机构考察项目”等短期培训项目,为珠三角地区和珠海市的社会工作、社会政策和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该中心旨在通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社工督导人才输送及培育、社工服务中心示范模式建设、社区发展与社会管理的创新参与及研究,形成具有珠海市特色的社会管理创新机制,提高社会工作专业解决社会问题和参与社会发展的能力,培育德才兼备的本土社会工作人才。
来宾们与校领导为社会管理研究与服务中心剪彩
社会管理研究与服务中心正式揭牌
吴清辉校长向来宾赠送纪念品
揭幕仪式参加来宾合影
『UIC社会管理研究与服务中心承接项目简介』
① 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孤残儿童康复保育服务项目
孤残儿童一直以来都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群体,孤残儿童的生活状况如何,面临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他们应为未来的社会生活作何准备,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孤残儿童的命运,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为促进珠海市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UIC创新福利工作思路,尝试为孤残儿童的健康成长建立良好的服务模式,以珠海市福利中心的实际情况为基本点,帮助孤残儿童回归社会和融入社会。
康复服务的目的,是减少因残疾而产生对个人造成的障碍,致力恢复个人的生活和社会功能,以及协助个人融入社会。
市福利中心的孩童非常需要康复服务,以减少因为身体机能或心理上的缺失而产生的在日常生活功能上的障碍,并且增强独立生活技能。本项目就是利用服务使用者长期在市社会福利中心生活的特点,透过康复治疗和恒常性的训练活动,减少因为身体机能上的缺失而带来的在日常生活功能上的障碍,增加服务使用者将来融入社会的机会。目前,项目运行情况良好。
项目开展时间:2012年11月25日至2013年11月24日
② 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长期以来,院舍照顾作为我国福利服务的主流模式,在集中服务资源、规范管理方面成就显著。但因为长期生活在院内,孤残儿童接受的是封闭的、大而统一的服务方式,不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无法认知家庭关系,不利于孤残儿童的社会化,增加了孤残儿童回归社会的难度,也给福利机构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针对珠海市福利中心不同年龄、不同种类及程度的残障儿童之切身需要,UIC与福利中心于2012年签订了社工服务项目协议。合作以来,指导和协助中心社工开展个案管理服务,服务对象覆盖到中心的学生班、特教班和启智二班6岁以上的孩子及10多名送养家庭的儿童。
UIC专业团队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对孤残儿童进行个案评估与管理,对孤残儿童实施个性化的帮助。透过个人咨询、团体辅导、社区参与、职员培训、义工组织及特别活动提供辅导和训练予服务对象。
据统计,项目开展期间,社工为服务对象直接开展的大型活动及工作坊36次,其中包括中心开放日活动、节庆活 动、外出活动等;小组活动27节,包括生存技能小组、情绪管理小组、康乐小组等;个案管理65个,包括启智二班、特教班及学生班的儿童,为增强志愿者对中心的归属感开展了10多次的激励活动,如:志愿者座谈会、交流会等;为了增加服务对象融入社会、提高沟通技巧,增强自信心,建立了6个功能区,包括温馨小家、DIY手工坊、换换爱购物站等;另外正开展大龄孤残儿童的职业培训,及跟进已离开福利中心走进社区的青年。帮助孤残儿童顺利融入社会。
项目开展时间:2012年8月25日至2013年8月24日
目前,本项目已经顺利通过验收,珠海市局领导、市福利中心领导对于项目的成效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与评价。
③ 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孤残儿童学龄前特殊教育服务项目
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是一所专责收养社会孤弃婴儿的市属事业单位,目前收养了约180名孤儿,当中约有60名属于学龄前(即初生到6岁)的残疾婴幼儿。这些孩子大部分患有残障或其他先天性疾病,常见的残疾类别包括有智障、脑瘫、唐氏综合症、及其它发展性障碍。
残疾婴幼儿的成长需要与一般婴幼儿不一样,除了需要一般的日常照顾、个人关怀、和学习及社交机会之外,他们更需要康复服务,从而减少因为身体机能或心理上的缺失而产生的在日常生活功能上的障碍,并且增强独立生活技能,避免「二次致残」。康复服务其中一个重要概念是「及早识别,及早干预,及早康复」,为残疾婴幼儿提供特殊教育服务的作用亦在于此。
特殊教育服务跟主流教育不同的地方主要在「因材施教」,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编排是因应个别学员的残疾类别和程度、个人能力、及发展需要而厘订,着重个人成长而非互相比较;对学龄前的残疾婴幼儿而言,透过生活流程来学习以达致康复目的更显重要。
本项目的目的是,透过增加的人手,为在发展上为有特殊需要的孤残婴幼儿提供适切的特教和康复服务,同时透过在职培训活动,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间接令服务使用者(孤残婴幼儿)受惠,最终孩子可以减少因为身体机能上的缺失而带来的在日常生活功能上的障碍,从而增加他们将来融入社会的机会。
项目开展时间: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已结束并通过验收)
2013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
文/图:谢子薇
(来源:新闻公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