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SS Lecture Series:语言教学中的创造力

“创造力”这个抽象的概念在生活、教育、商业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使得大学、公司、甚至政府纷纷着重于创造性和革新意识的培养?香港城市大学英文系代理主任(Acting Head of the Department of English of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Dr. Rodney Jones受邀于10月25日下午,为UIC学生详细讲解创造力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Creativity is intelligence having fun.” “Creativity takes courage.” Dr.Jones以爱因斯坦和乔布斯的两句格言简单阐述了创造力的趣味性和重要性。紧接着,他介绍了两种常见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和集合思维。

 

Dr.Jones生动幽默的授课让现场气氛非常活跃

Dr.Jones讲解说,发散思维即对于同样的问题有多种多样的回答,体现在人思考问题的流畅性、精巧性、独特性和灵活性。孩子们的思维的发散性往往强过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则会不断减退。

集合思维即对于多种问题,能够得出统一且正确的答案。集合思维着重思维的控制和集中,起到与发散思维相平衡的作用。在思维发展中同样十分重要。

“创造性的培养与语言学习密切相关。” Dr.Jones强调,同时他列举了创造力在语言学习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六大原因:“语言是含糊的:人们讲话往往心口不一,充满深层含义;相同的语言在不同 语境下有不同含义;语言交流是无法预测的:即使是在对话中,对方的回答也是在某个大范围内随机出现的;语言交流往往离不开关系的建立;语言交流是在各自扮 演着特定角色的基础上:现实中交流时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语言教学中适当让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语言交流的最佳境界是一种审美体验。”

Dr.Jones提倡在语言教学中给学生体验真正“会话”的机会,满足不可预测、即兴发起、新鲜的话题、贴近真实这些条件。“如果学生有学习的欲望,应该鼓励他们做有点难度的事情。给他们适当施加压力,有助于他们的提高。” Dr.Jones补充说。

讲座现场同学们在专心听讲做笔记

讲座结束后的问答环节,同学们积极提出自己的疑问,诸如创造力培养与规矩的制定 如何平衡;中国先进教育制度是否允许像美国一样大规模的创造力培养方式的实施等。Dr.Jones则解释说,创造力培养与规矩的制定并不起冲突,即便是游戏也是有规则约束的。同时如何培养创造力也视情况而定,每种教育制度都有其利弊,不能完全生搬硬套。

Dr.Jones幽默的授课方式,与现场同学不断地互动。他用生动形象的事例,把现场气氛调动得十分活跃。

本次讲座以语言教学为主,吸引了众多TESL(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专业的同学前来学习。“最大的收获是:创造性在生活中无处不需要,不仅仅在语言教学中,还在日常的交流中。”大二TESL专业的张翔同学说。

文:仝海燕
图:魏申
编辑:谢子薇
(来源:新闻公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