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12日,福建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與韩国成均馆大学儒学大学院联合举办的“经学与东亚文明”中韩经学学术会议在福建师范大学胜利召开。包括韩国、日本、德国、大陆地区、台湾、香港等国经学领域众多中青年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就传统东亚经学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入地交流与讨论。传播系中华文化与国际传播专业的刁小龙老师应邀参加本次会议,发表论文并主持了大会分会场的一组交流讨论。

经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干,在东亚汉文化圈的不同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研究传统。中国经学与韩国经学、日本经学等域外经学共同构成了儒家经学的整体,对东亚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次会议立足汉文化圈的宏观视角,探索中韩经学比较研究的可能性。
本次会议设置了丰富的讨论主题,主要包括中韩经学比较研究、经学与东亚文明、朱子经学研究等六大方向,涵盖经学研究的多个重要领域。刁小龙老师的论文《读郑玄月令注丛札》通过细致分析郑玄《礼记·月令》注,揭示其注经方法的深层特质。论文指出郑玄解经虽然有“穿文凿句”之弊端,但是其根本用意在于理据统释,实现经纬融贯的思想建构宏业。这一研究为理解郑学特色及汉代经学诠释方法提供了新的视角。

与会专家认为,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下,深入挖掘中韩等东亚国家共有的儒家经典与智慧,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这座由经典搭建的桥梁,有助于持续推动中韩乃至东亚经学研究的共同发展,为理解东亚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注入新的思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