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课堂的体验式学习:人文社科学院师生赴珠海市委外事办公室开展调研交流

20251023日,北师香港浸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语言文化系副系主任万腾龙助理教授带领五十余名师生,前往珠海市委外事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委外办”)进行调研交流。交流中,外事办专家为师生们介绍了珠海市外事领域的公共语言服务,并着重介绍珠海市外语标识语工作的开展情况。此次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一次走出课堂、走进田野的体验式学习的宝贵机会,让大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公共语言服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交流活动受到市委外事办公室张蓉处长、外事协调科欧婵科长及张瑜副科长等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在座谈环节,万腾龙老师首先介绍了北师香港浸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开设的“粤港澳大湾区公共语言服务”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同学们对该领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他还提到,此前已组织学生前往珠海博物馆开展实地调研,为本次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础。



随后,张蓉处长向师生详细介绍了市委外事办和外事局的具体职能,包括各科室的职能分工、多语种服务支持体系,以及近年来外事办在规范公共场所外语标识方面所做的努力。随后,欧婵科长详细介绍了珠海市外语标识管理工作的推进情况。据介绍,珠海市于2023年正式出台《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管理规定》。在交流中,外事办负责人也谈到,标识规范的落地实施是一项涉及多部门的协同治理工作。目前珠海正通过开展外语标识纠错等活动,旨在凝聚各方力量,系统性地提升城市国际化语言环境。



此次调研交流让同学们对《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管理规定》等政策文本的理解,从课堂上的理论认知,延伸至政策执行与城市治理的实务层面。通过与外事办一线工作人员的交流,同学们获得了一次宝贵的角色转换体验,从公共语言服务的学习者,转变为思考如何提升和优化城市语言环境与治理的观察者和参与者,真正体验到“走出课堂、跨界学习”的价值与意义。本次活动是人文社科学院推动“体验式学习”教学理念的又一次成功尝试,也为今后校政合作与区域语言服务研究和治理拓展了新的空间。


文字、图片:黄茸

编辑:万腾龙


Last Updated:Oct 2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