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宝藏!UIC学者与 “一带一路”文化研究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北师港浸大(UIC)学者充分利用合作办学和位处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多年来持续从学术角度为“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丰富人们的理解。近日,《光明日报》报道了《国外“一带一路”研究译丛》出版。其中,UIC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Nazrul Islam(黄泽)主编的《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重塑过去,创造未来》一书被翻译成中文,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英文原版书Silk Road to Belt...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北师港浸大(UIC)学者充分利用合作办学和位处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多年来持续从学术角度为“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丰富人们的理解。近日,《光明日报》报道了《国外“一带一路”研究译丛》出版。其中,UIC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Nazrul Islam(黄泽)主编的《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重塑过去,创造未来》一书被翻译成中文,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英文原版书Silk Road to Belt...
UIC博雅教育的新篇章:人文社科学院教授推出中文学界首部《世界宗教文选》 近日,UIC人文社科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中心(CFLC)主任王翔教授(Prof. Shawn Wang)向全球华语学术界献上了首部《世界宗教文选》。这一重要出版物不仅是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GD16CZX03)和广东省教育厅教改基金(项目:R5201702)的最终结项成果,更体现了UIC博雅教育的卓越水平。经过10年的教学实践和7年的严谨编撰,第...
近日,《中国日报》(China Daily)发表对北师港浸大(UIC)中华文化与国际传播专业助理教授Yegor Grebnev(葛觉智)的英文专题报道Ukrainian scholar promotes Chinese history,讲述葛觉智博士对中国古代史和中华文化研究的心路历程及在UIC的教学心得。为开阔研究视野,葛博士学习掌握了中、法、日、德、乌、俄、英七国语言,并熟读《逸周书》《左传》和《郭店楚墓竹简》等大量名篇名著。在他看来,用外语来展示中国古代文明...
2023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广东省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暨“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广东省省赛英语组决赛在北师港浸大(UIC)举行。大赛以“理解中国、沟通世界”为主题,设置演讲、写作、阅读、翻译(分笔译、口译)分赛项。广东省共有69所高校9万余名大学生参加初赛,其中近900名选手进入复赛环节。写作、阅读和笔译比赛于10月28日在线上举行。演讲和口译比赛于11月4日、5日在UIC举行。 口译...
应用翻译学专业第三届翻译周系列活动获圆满成功2023年10月16至20日,北师港浸大(UIC)人文社科学院语言文化系应用翻译学专业(Applied Translation Studies)举办了“译彩纷呈”——第三届ATS翻译周系列活动,以庆祝今年的国际翻译日,致敬全世界的翻译和语言专业人员,彰显他们为打破语言屏障、沟通不同文化、促进理解、推动人类合作与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同时,也向UIC全体师生展现翻译之美,展示翻译作为学科与职业的趣味...
在北师港浸大(UIC)有这么一位外国老师:他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能用七种语言进行学术研究;他熟练掌握文言文,熟读《左传》《逸周书》等中华经典古籍,还参与了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竹简翻译工作;他致力于破译前人留在竹简上的密码,与他们展开穿越千年的对话;他既是一名史学家,也是一名汉学家,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是来自乌克兰的Yegor Grebnev博士。Yegor Grebnev北师港浸大中华文化与国际传播专业助理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北师港浸大)人文社科学院于2023年10月11日下午举行“获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立项”表彰仪式。北师港浸大常务副校长周荫强教授、人文社科学院院长韩子奇教授、人文社科学院副院长(科研)赵晓斌教授,以及其他领导教师莅临表彰仪式,祝贺本年度获得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资助的人文社科学院学者。今年人文社科学院喜获丰收,共有21个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级和省级项目资助。其中2个项目获得国家...
2023年9月26日下午,由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人文社科学院传播系承办的“中国智媒营销大会·未来金理奖” 全国大学生IMC(整合营销传播)大赛宣讲会在T2-102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