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作为专业课的补充,戏剧工作坊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真正的戏剧表演中学习如何应对舞台上可能出现的挑战,提升他们的表演技能。学生在参与戏剧制作的过程中锻炼的能力,使他们在各领域都更具竞争力。比如说,舞台制作锻炼了学生的细节管理和组织能力,培养其作为演讲者、技术人员和后勤管理人员的才能。同时,演员培训使学生成为具有同理心和敏锐分析力的读者,而这是从事商业、公务、法律、医学领域工作不可或缺的条件。

在英语语言文学系里,学生们通过学习戏剧文学作品来提高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和增强对西方文学作品里的社会、文化以及历史背景的理解。通过观看和研究影视作品、阅读剧本、并且最后制作和演出舞台剧,学生们将会探究欧里庇得斯、莎士比亚、克里斯托弗·马洛、王尔德、契科夫、易卜生、萨缪尔·贝克特、东尼·库许纳等剧作家的作品。

--Benjamin Barber博士

学生戏剧演出欣赏


《你还好吗?真的吗?》--Sadie Chandler博士改编

             --民族志研究由学生们共同完成



这部作品基于两个不同的作品:一个是心理健康联盟的项目“你真的好吗?”,另一个是安娜·迪维尔·史密斯的艺术人种学作品。学生们花了一个学期的时间努力合作创建了一个支持心理健康意识的作品,并且这个作品的诞生是基于诚实的,道德的,学术的应用研究方法。


他们的工作包括创建和发布访谈,重塑人们讨论和看待心理健康的方式。UIC的学生参考心理健康联盟的项目对受试者进行面谈,并诚实地问“你最近过得怎么样,真的?”并积极地、同情地倾听。此外,UIC学生还练习了Anna Deavere Smith倡导的表演民族学方法。学生们记录、转录、创作并表演了一个人面对挑战时所说的话。在这个独特的历史时刻,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中国女性用英语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她们正在学习成长。整个学期,学生们花费了无数的时间来学习戏剧的技巧,同时将生命注入到表演时表达的话语中。



学生感言


李思清

角色:《哈姆雷特》——掘墓人

          《罗密欧与朱丽叶》——一个歌手

          《俄狄浦斯和安提戈涅》——女儿安提戈涅


哈姆雷特:李思清(左) 和郑雨茵(右)


整个排练的过程是辛苦的,但正是通过一次次的排练,演员们彼此磨合,对角色的诠释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另外,Ben非常注重演员们对戏剧背景的理解,一段台词,明白在什么情境下演绎,远比死记硬背要有效得多。感谢Lowe 教授给我指导发音,耐心的进行单独辅导,告诉我掘墓人的滑稽和哈姆雷特的深度思考将是舞台上形成鲜明对比的亮点,他细心的讲解和鼓励这给予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帮助。 那晚我非常享受如此美好的舞台,和朋友们一起,齐心协力,将最优秀的自己展现给了大家,和这样高效有趣的团队在一起工作,是我的荣幸!


蔡语嫣

角色:《罗密欧与朱丽叶》——朱丽叶

         《俄狄浦斯和安提戈涅》——女儿伊斯墨涅


能在大二参加ELLS专业的两次戏剧演出,我感到十分荣幸。这两次宝贵的经历让我受益良多。首先,在英国斯旺西大学大卫·布里顿教授导演的《俄狄浦斯和安提戈涅》剧中我饰演了伊斯墨涅。通过和布里顿教授的沟通与交流,我深入了解了伊斯墨涅这个角色:她虽然温婉脆弱,但如同在戏剧后半部中呈现的,对安提戈涅的名誉有着一丝野心和欲望。其次,在UIC莎翁之夜《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戏剧排练中,徐曦老师和Ben老师也给我很多台词上的指导和建议,让我更好地消化大量的台词。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之外,大一下学期的文学导论课也对我们研读剧本和揣摩角色起到了一定的帮助。在剧本中了解文学名著,在排练和背台词中学习生词生句,在演出中培养自信并感受戏剧的魅力,是我在这两次戏剧表演中最大的收获。


杨露

角色:《哈姆雷特3.1“生存还是毁灭”》——哈姆雷特

          《俄狄浦斯王》——郡主

          《安提戈涅》——合唱者

英语本就是我所深爱的语言,而这种喜爱更是通过我这学期参演的两次话剧而不断加深,它使得我有幸体验英语在话剧中不一样的独特魅力。

第一次接触的话剧是由Dr. Britton执导的Oedipus & Antigone。由于排练时间有限,演员们需要每天抽出时间排练话剧,背台词、对台词、纠正发音等每一个过程都少不了演员们的辛苦付出。在排练期间,特别感谢Dr. Britton针对演员们所演的不同角色帮助演出者共同揣摩角色的感情及性格,并且温和耐心的纠正我们的英文发音及语句情感。之前所有的付出都为了那一刻的怒放,当我们首次正式成功完成演出甚至要求被加场后,觉得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俄狄浦斯和安提戈涅:杨露(站)和胡家扬(坐)


第二次我有幸参演了莎士比亚的To Be or Not To Be, 这次的演出对比上次的来说,挑战更大。因为这次是哈姆雷特的独白,我需要一个人把里面所有的喜怒哀乐诠释出来。在这里,特别感谢Benjamin Barber博士跟我说明了这首独白的背景,让我对哈姆雷特的独白理解的更深,这大大减少了背词的压力;此外,还要感谢宋美璍教授和徐曦博士就对独白情感该如何更好的诠释给我提供宝贵的意见。这次的话剧表演让我不仅对莎士比亚笔下的语言文字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培养了我在舞台上临危不惧和自信的能力。


郑雨茵

角色:《哈姆雷特5.1》——哈姆雷特

         俄狄浦斯王》——合唱者

          安提戈涅》——俄狄浦斯


在准备Oedipus与Hamlet这两个角色的阶段,学校设置的文学课程,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要诠释好一个角色,首先要了解人物的成长背景和性格形象,并且要结合整个故事来把握人物。ELLS的文学课程着重于教导学生批判性思考,而这些课程让我学会深入地分析与理解戏剧里的人物。在《俄狄浦斯和安提戈涅》和《哈姆雷特》这两部戏剧准备过程中,BBC剧作家及导演David Britton教授和我系的Dr. Charles Lowe都分别对我的表演进行了指导,并且都非常耐心地纠正我的英语发音。总而言之,出演这两部话剧,让我受益匪浅。


黄歆迪

角色:《罗密欧与朱丽叶》——凯普莱特

         俄狄浦斯王》——提瑞西阿斯

         安提戈涅》——合唱者

Benjamin Barber 博士(左)和黄歆迪(右)


总的来说,这两次表演对我来说是挑战更是学习的机会。和专业课的表演不同,这两次表演都是站在舞台上向很多的人表演。我不但需要克服怯场心理,还需要在排练过程中不断地走进我所饰演的角色并且保证每个单词的发音是正确的。系里面的老师,比如说Ben,在排练中都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他帮助我们理解角色并且纠正了我们的发音。在表演结束后我不仅学到了在舞台上表演的知识,英语口语也有了进步。


胡家扬

角色:《罗密欧与朱丽叶》——提伯尔特

         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

         安提戈涅》——合唱者

胡家扬(左)和 Benjamin Barber 博士(右)


对我来说,演一场戏剧,特别是大型一些的戏剧,就像做一个课题研究。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戏剧角色中,蛮有趣,也很有挑战。俄狄浦斯那场演出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种由威严到悲壮的角色转变。我尝试去探索这个过程,期间系内所有的老师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Ben多次和我约时间讨论剧本的细节,帮助我更深层次地理解我的台词。